目前大家普遍把食物的洁净、新鲜、有无添加剂等食品质量安全作为头等考虑的作为吃饭前头等考虑的事,而用餐时暂时存放食物的碗,作为我们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餐具质量安全,往往就被忽视了,市面上的碗筷,材质从陶瓷、金属到木质、竹子,价格从几元钱到几百元钱不等。花纹、款式更是数不胜数。
但是要挑选一套安全健康的碗筷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一般来说,陶瓷餐具造型多样、细腻光滑、色彩明丽且便于清洗,是绝大多数家庭购买餐具的首选。那么我们该如何检测陶瓷餐具的安全性呢?
陶瓷类餐具的好坏可以通过抗热震性、微波炉适应性、吸水率、重金属迁移量等加以鉴别。
抗热震性能是表明陶瓷产品抵抗外界温度急剧变化时而不出现裂纹,或无破损能力的特征性指标。
测试微波炉适应性是因为日用陶瓷产品均有一定的吸水性,使用后的清洗过程中产品坯体会吸入一些水分,在微波炉、烤箱的使用过程中水分的汽化可能会造成产品的开裂或破损。
极个别产品可能因水分汽化的速度过快,水汽无法通过产品的无釉处逸出,导致产品在微波炉、烤箱内炸裂。
谨防重金属超标餐具
而且劣质餐具最大的危害是其中是否存在重金属,以及这些重金属溶出量是否超标。
据资料显示,在制作日用陶瓷过程中,陶瓷表面的釉和装饰图案中容易存在铅、镉等,当用于盛放酸性食物食物,这些重金属的溶出量增高,随着食物进入人体,对人体的血液、血管、神经、器官、免疫系统等造成危害。
甚至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此外,劣质陶瓷中的有害物质,除了容易在酸性食物中容易溶解,还会因为受热而溶出。所以劣质餐具不建议放进微波炉中。
在挑选陶瓷餐具时尽量不要选用釉上彩装饰的,特别是陶瓷餐具内壁不要彩绘。这是因为生产企业烧制陶瓷餐具时,为了保证颜料与瓷胎有效结合,会加入一些助溶剂,这些助溶剂含有铅、镉等重金属元素。
这些重金属与食物接触时,会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内。买回来的陶瓷餐具,可以先用食醋加10倍的水浸泡2到3小时然后煮沸,这样可以析出有毒重金属,降低陶瓷餐具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鉴于陶瓷餐具盛放酸性食品或液体的时间越长,温度越高,就越容易溶解出重金属物质,并不主张长时间用陶瓷餐具存放酸性食品和果汁、酒、咖啡等液体。
选择一套优质的陶瓷餐具
1.摸一摸。沿着餐具的外壁和内壁摸一周,如果表面的花纹有凸起表现,说明上了采釉。如果餐具手感粗糙,说明工艺不成熟,易碎、易磕碰。
2.看质感。粗糙质感的餐具即便不含重金属,也存在清洁问题,同时受到冷热刺激,容易破裂。
3.倒扣餐具,可以看出餐具口是否是平整的。还可以摞起来,如果餐具不能贴合的摞在一起,说明形状不规则。
4.听声音。用筷子轻轻敲一下餐具,如果发出的声音浑浊而不清脆,说明餐具质地粗糙,容易存在裂痕。
5.看颜色。一般不建议选购带有浓重色彩的餐具,尤其是餐具内部,接触食物部分。
6.选择正规产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通过国家安全监测的餐具。购买回来的餐具,最好能够放在醋酸中浸泡后再使用。
除了陶瓷餐具,再简单介绍一下市面上其他材质的餐具:
塑料餐具:“彩色”好看不健康
塑料制品以体轻、不易碎等优势,和玻璃制品分庭抗礼。
但许多塑料餐具的表层都有漂亮的彩色图案,如果图案中的铅、镉等金属元素含量超标,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一般的塑料制品表面有一层保护膜,这层膜一旦被硬器划破,有害物质就会释放出来。因此消费者应尽量选择没有装饰图案、无色无味、表面光洁、手感结实的塑料餐具。
陶瓷餐具五花八门,挑选饭碗要谨慎
玻璃餐具:“水晶玻璃”隐患多
玻璃餐具有硬度高、化学性能稳定、表面光滑易洁、环保等特点。玻璃餐具清洁卫生,不含有毒物质。但水晶玻璃餐具是一种颇具威胁的铅污染源。由于水晶制品中的氧化铅含量高达20%至30%,所以用它来盛水,一般不至于引起铅中毒。但当使用水晶玻璃容器盛放其他饮品,特别是酒、可乐、蜂蜜、果汁类酸性食品时,铅离子也易形成可溶性的铅盐随饮料或食品被人体摄入。